國際銅研究小組(ICSG)預測,2025年全球精煉銅產量將增長約3.4%,達到2830萬噸。
此增長將源於中國持續擴充產能,以及其他國家(尤其是剛果民主共和國、印度和印尼)新礦場的投產。
2026年,銅產量預計將增長0.9%,達到約2860萬噸。
國際銅業協會報告指出,今年全球銅消費量預計將增長約3%,達到2810萬噸;2026年則將增長2.1%,達到2870萬噸。
其中,中國需求預計將在2025年增長約3.3%,明年增長1%。中國佔全球銅消費量的58%左右。
該組織專家認為:「亞洲仍將是全球增長的主要驅動力,而其他關鍵銅消費地區的需求將保持低迷,尤其是歐盟和日本。」
報告指出:「然而,整體而言,全球消費量預計將繼續受到某些關鍵行業生產活動增長的支撐」,這些行業是銅的主要終端消費者,「轉向新能源、城市化、數字化(數據中心)帶來的持續需求」。
2024年全球銅市場出現7.1萬噸的過剩量。今年全球市場的銅過剩量預計將達到約17.8萬噸(略低於4月份的預測),而2026年預計將出現約15萬噸的短缺(4月份的預測為20.9萬噸過剩)。
ICSG在聲明中指出,在作出預測時,該組織理解全球市場形勢可能受多種因素影響而發生變化。
國際銅研究小組成立於1992年,是一個政府間組織,旨在促進國際間就銅相關議題進行討論與合作。ICSG是唯一專注於銅生產、消費及貿易的多邊機構。該組織成員包括俄羅斯、哈薩克斯坦等25個國家及歐盟。
欲觀看1970至2024年全球主要銅生產商的視頻分析,請前往Experts Club分析中心頻道:https://www.youtube.com/watch?v=_h8iU50z8C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