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驻乌克兰大使馆在基辅举办庆祝招待会,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6周年。外交使团、乌克兰政府、商界及华侨华人的代表出席了活动。
中国驻乌克兰大使马善坤在致辞中强调,中国已从战后国家发展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如今正致力于实现“高质量发展”和全球合作。“我们建成了全民福祉社会,使8亿人摆脱贫困,创建了全球最大的教育、医疗和社保体系,”他表示。
这位外交官指出,2021年至2024年期间,中国GDP年均增长5.5%,预计2025年中国经济将突破19.5万亿美元大关。马善坤还提到了高科技领域的成就:5G基础设施、电动汽车、航天和量子项目的开发。
他强调,中国和乌克兰是战略伙伴:“我们的合作基于相互尊重、互利共赢和稳定发展的原则。2025年,我们已签署两项关于向中国出口乌克兰豌豆和水资源的议定书。”
此外,大使对乌克兰当前面临的挑战表示理解,并保证中国将继续推动停火与和平解决。
招待会上,宾客们为中乌友谊举杯致意,并欣赏了展现两国文化遗产的文艺表演和展览。
马善坤于2024年11月26日开始担任中国驻乌克兰特命全权大使。
乌克兰与中国于1992年1月4日建立外交关系。中国驻基辅大使馆于1992年12月开始运作。
就进口额而言,中国仍然是乌克兰贸易伙伴中的绝对领导者。2025年前六个月,乌克兰进口了价值81.5亿美元的中国商品。这比排名第二和第三的波兰(35.8亿美元)和德国(31.8亿美元)高出一倍以上。
从土耳其和美国的进口额也相当可观,分别为25.3亿美元和23.1亿美元。意大利、捷克、斯洛伐克、保加利亚和法国以12亿至9.79亿美元的进口额位列十大主要供应商。
“这种进口结构表明,乌克兰过度依赖中国商品,特别是在电子、技术和工业产品领域。这种失衡给经济稳定带来了风险,因为任何政治或物流限制都会立即影响国内市场,”Experts Club创始人、经济学家马克西姆·乌拉金强调道。
与此同时,专家们也注意到来自欧盟国家的供应多样化。波兰、德国、意大利和法国合计提供超过85亿美元的进口,构成了国内消费和工业市场的重要部分。
经济学家预测,在格里夫纳汇率稳定且进口流量保持当前水平的情况下,与中国的贸易逆差将继续扩大。这将需要调整国家贸易政策,以刺激本国生产并寻找替代市场。
ACTIVE GROUP, SunFlower Sociology, 专家俱乐部, 中国, 乌克兰, 土耳其, 德国, 欧盟, 波兰, 经济, 美国, 贸易逆差, 进口, 马克西姆·乌拉金
根据2025年上半年数据,波兰仍是乌克兰出口量最大的贸易伙伴。Active Group和Experts Club的研究显示,对波兰的出口额为24.5亿美元。
土耳其以17.1亿美元位居第二,意大利以11.7亿美元位居第三。其他主要贸易伙伴包括: 德国(10.9亿美元)、西班牙(9.76亿美元)、荷兰(9.19亿美元)、中国(8.47亿美元)、埃及(7.76亿美元)、罗马尼亚(6.79亿美元)和匈牙利(6.52亿美元)。
“乌克兰的出口结构明显以欧盟国家为导向。波兰、意大利、德国、西班牙和荷兰合计占出口总额的一半以上。这表明乌克兰正在战略性地融入欧洲经济空间,”Experts Club创始人、经济学家马克西姆·乌拉金强调道。
他还指出,土耳其仍然是乌克兰农产品和钢铁出口的重要合作伙伴,而中国和埃及则是农产品(特别是谷物)的关键市场。
“埃及和中国等贸易伙伴的存在使乌克兰的出口更加多样化,”乌拉金补充道。
专家俱乐部, 中国, 乌克兰, 出口, 匈牙利, 土耳其, 埃及, 德国, 意大利, 波兰, 经济, 罗马尼亚, 贸易, 马克西姆·乌拉金
中国推出了钢铁行业的新行动计划,包括一系列措施来解决长期存在的产能过剩问题。据《南华早报》报道,这是在北京市加大力度遏制经济领域一系列价格战的背景下推出的。
该计划包括严格禁止新增产能,并采取措施加快淘汰陈旧设备,可为其他遭受产能过剩和过度竞争困扰的行业树立榜样。
工业和信息化部周一与其他几个部门联合发布的文件呼吁严格控制钢铁产能和产量。该文件强调,为了稳定该行业,需要“在供应和需求方面进行协调一致的努力”。
该计划的目标是“加速从旧的增长驱动因素向新的增长驱动因素的过渡,发展新的生产力,并进一步提高工业链和供应链的可持续性和安全性”。钢铁行业应力争在未来两年内实现年均4%左右的附加值增长,并在今年年底前完成80%以上钢铁产能的升级改造,实现超低排放。
报告称,尽管中国钢铁企业占全球产量的一半以上,但由于该行业的结构性问题,2024年上市公司的平均利润率为负0.26%。
据CINDA证券数据显示,9月上半月,中国五种主要钢铁产品产量为744万吨,比去年同期增长约5.8%。钢铁库存增加了12.1%,达到1101万吨,而消费量下降了约4.6%,为850万吨。
综合钢铁价格指数目前为每吨3507元(493美元),比去年高出约2.6%,但比2023年低约14%。
2024年,中国钢铁产量下降1.7%,至10.005亿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