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siness news from Ukraine

Business news from Ukraine

乌克兰和世界宏观经济指标分析

本文介绍了截至2025年4月底乌克兰和世界经济的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分析基于乌克兰国家统计局(DSSU)、乌克兰国家银行(NBU)、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世界银行以及主要国家统计机构(Eurostat、BEA、NBS、ONS、TurkStat、IBGE)的最新数据。“Interfax-Ukraine”营销与发展总监、经济学博士、“Experts Club”信息分析中心创始人马克西姆·乌拉金介绍了当前宏观经济趋势的概况。

乌克兰宏观经济指标

2025年前四个月,乌克兰经济表现疲软,但仍然呈积极态势。据乌克兰国家银行估计,实际GDP同比增长约0.5%,而国家统计局的初步计算随后将该数据修正为同比增长约0.9%,环比增长约0.7%。在全面战争、基础设施和物流持续受威胁、长期资本短缺以及投资计划有限的背景下,这首先意味着经济体系功能的维持。

“0.5%甚至1%的增长并非飞跃,而是韧性的体现。我们看到贸易、物流和某些高科技领域内的国内需求正在复苏。但这实际上只是“原地踏步”:如果没有大规模的投资推动力,没有附加值出口的扩大,没有可用的长期资源,银行和企业就无法实现规模扩张。我们需要通过投资、工业项目和出口生态系统,实现从生存到发展的转变,”马克西姆·乌拉金强调道。

通胀压力正在缓慢减弱。4月份的年度通胀率估计为13.1%,而3月份为14.6%;国家银行将基准利率维持在15.5%,将通胀预期目标与货币市场稳定相结合。

“2025年式的货币政策是关于平衡的。如果过度紧缩,就会扼杀商业活动和信贷;如果放松,就会引发新一轮通胀和汇率压力。国家银行的任务不仅是“维持”利率,还要与财政政策、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计划以及外部收入增长同步,使每笔储备货币都用于经济复苏,而不是填补运营缺口,”专家指出。

对外贸易仍然是薄弱环节。2025年1月至4月,商品出口额约为133.1亿美元,进口额约为248.2亿美元,贸易逆差约为115.1亿美元。从结构上看,进口主要由能源、设备、运输和化工产品构成;而出口仍然依赖于原材料和半成品。

“这不是暂时性的,而是结构性的赤字,只要我们继续进口高能耗产品和技术部件,同时出口原材料,国际收支平衡的风险就不会消失。解决之道在于建立国内生产链、实现零部件本地化、优先发展物流和港口基础设施、投保战争风险和出口信贷。我们需要的是出口产业转型政策,而不是简单的“增值税退税”,马克西姆·乌拉金强调道。

国际储备仍然是一个积极的缓冲,截至2025年5月1日,国际储备达到历史最高水平,约467亿美元。增长来自合作伙伴的收入和乌克兰国家银行净干预的减少。

“400多亿的储备是安全缓冲,但不是国家的财富。储备是信任贷款,需要转化为工业现代化。如果我们将这笔资源用于消费和进口,它就会耗尽,而结构性问题仍将存在。如果将其用于出口融资、投资保险、基础设施和技术,我们将获得乘数效应和生产力增长,”这位经济学家强调道。

债务负担仍然很高:截至2025年4月30日,国家债务和担保债务总额估计约为7.48万亿格里夫纳(相当于近1800亿美元)。这虽然维持了“当下”的预算稳定,但使得与国际计划的协调、债务重组以及启动能产生外汇收入的项目变得至关重要。

“债务不是敌人,只要它能促进发展。我们的成熟度测试是将债务资源转化为生产性投资,而不是消费。我们需要透明的项目流水线:从可行性研究到国家担保的长期资金,从出口保险到工业园区和产业集群。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打破进口依赖的惯性,“Experts Club”的创始人总结道。

全球经济

2025年第二季度伊始,世界经济正处于温和增长与高度不确定性并存的状态。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4月份的《世界经济展望》中预计,2025年全球GDP增长率将达到2.8%左右,通胀将缓慢回落,但需求分布将呈现地域差异。美国第一季度按年化方法计算的实际GDP因“再进口”和政府支出疲软而环比下降约0.3%,但4月份PCE核心通胀率仍保持在2.2%左右,这使美联储能够保持谨慎立场。

中国第一季度保持了约+5.3%的同比增速,但房地产疲软和消费者谨慎限制了加速前景。

根据初步估计,欧元区4月底季度环比增长约0.4%(同比+1.2%),欧盟季度环比增长约0.3%,显示出长期停滞的初步复苏迹象。英国成为G7国家中的一个积极例外,第一季度环比增长约0.7%。土耳其报告了约7.4%的强劲同比增长,但4月份通货膨胀率高达70%左右,迫使央行保持强硬政策。印度以年初约+7.4%的同比增速保持着主要经济体的领先地位,4月份CPI通胀率约为3.3%,处于温和水平。

巴西第一季度环比增长约0.8%(同比增长2.6%),但IPCA通胀率升至约5.5%,限制了快速放松政策的空间。

全球形势呈现出不同速度和不同风险的拼图。美国技术上经历了疲软的一季度,但内需依然坚挺; 欧洲呈现平稳复苏态势,但尚未实现突破;中国正在执行增长计划,但需要新的内需模式;印度是动态与创新的旗手;土耳其为经济增长付出了通胀代价;拉丁美洲在监管与刺激之间寻求平衡。对乌克兰而言,重要的不仅是合作伙伴的数据,还有他们的政策:在哪里购买更多的钢铁和粮食,在哪里建设物流和能源,在哪里为工程产品供应商打开窗口。我们的任务是预测未来需求,而不是过去的需求,并在其他人占据之前占据市场。这意味着:出口风险保险、快速通关通道、长期现代化投资、产业集群专业化以及——最重要的是——执行纪律。如果没有这些,我们将继续成为进口国和储备大国,而储备正在不断减少;有了这些,我们就能成为出口国和大型项目的运作国,”马克西姆·乌拉金总结道。

主要结论

总而言之,乌克兰经济在第二季度初处于稳定平衡阶段:温和增长、通胀放缓和创纪录的储备抵消了严重的贸易逆差和高额债务负担。解决方案在于加速结构性变革:投资工业和物流、高附加值出口、与国际计划协调、将债务资源转化为生产力驱动因素。正如马克西姆·乌拉金所强调的,“转型机遇之窗已经打开——问题在于我们能否足够快地抓住这个机会”。

来源:https://interfax.com.ua/news/projects/1101077.html

 

, ,

中国、波兰和德国仍将是乌克兰2025年最大的贸易伙伴——Experts Club分析

信息分析中心Experts Club对乌克兰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25年上半年乌克兰对外贸易数据进行了分析。该分析基于官方海关统计数据,涵盖了乌克兰来自各大洲的49个主要贸易伙伴。研究发现了对外经济关系中的关键趋势,这些趋势表明了该国国际一体化的深度。

中国仍然是乌克兰最大的贸易伙伴,贸易总额接近90亿美元。这比任何一个欧洲国家的贸易额都高出三倍以上。波兰以超过 60 亿美元的贸易额位居第二,展现了其作为乌克兰进出口主要欧洲枢纽的稳定作用。德国以 42.8 亿美元的贸易额位居第三。

土耳其(42.5亿美元)和美国(28.6亿美元)也进入了前五名,这反映了乌克兰贸易关系的广泛地理分布。

欧洲国家在乌克兰的外贸中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其中,除了波兰和德国外,意大利、捷克、保加利亚、匈牙利和罗马尼亚也值得一提,它们都进入了前十名。高指标不仅表明了商品交易量,还表明了该地区物流和生产链的稳定性。

这也证实了乌克兰对外贸易导向逐步转向欧盟市场,特别是在开放免税制度、加入单一关税区以及从传统后苏联市场转向之后。

在亚洲国家中,中国仍然是无可争议的领导者,作为原材料市场和工业进口来源,它仍然具有战略意义。尽管土耳其是欧亚空间的一部分,但它通过灵活的政策和发达的黑海物流,正在积极巩固其贸易地位。

在其他亚洲国家中,韩国、日本和印度的存在尤为突出,它们正逐步增加与乌克兰的贸易量,尤其是在高科技和制药领域。

美国仍然是乌克兰在西半球最重要的合作伙伴。尽管地理上相距遥远,但美国仍位列乌克兰五大贸易伙伴之一,贸易额超过28.5亿美元。这表明两国在政治和国防合作之外,还存在着深厚的经济合作关系。

巴西和墨西哥也出现在总体排名中,贸易额持续增长,尤其是在农产品和工业产品领域。

它们在乌克兰的贸易平衡中越来越活跃。特别是阿尔及利亚、埃及、突尼斯和利比亚对乌克兰的谷物、冶金产品和机械制造产品表现出稳定的需求。与此同时,非洲市场对乌克兰出口的潜力仍然巨大,在物流路线扩展和政治稳定的情况下,这一潜力可以实现。

2025年1月至6月乌克兰前十名贸易伙伴
排名 国家 贸易额(百万美元)
1 中国 8996
2 波兰 6043
3 德国 4279
4 土耳其 4249
5 美国 2859
6 意大利 2384
7 捷克 1641
8 保加利亚 1539
9 匈牙利 1526
10 罗马尼亚 1499

“最新的对外贸易数据不仅显示了乌克兰合作伙伴的地理多样化,还表明了乌克兰对融入欧洲和全球市场的明确关注。尽管安全形势复杂,乌克兰企业仍在继续拓展国际经济链,特别是在农产品、冶金和机械制造领域。与欧盟、美国的商品贸易额大幅增长,以及与中国和土耳其的强有力合作,表明乌克兰并未失去作为全球市场活跃参与者的能力,”Experts Club 创始人、经济学博士马克西姆·乌拉金指出。

2025年上半年数据显示,乌克兰对外经济联系的地理范围保持广泛。欧盟仍然是可靠的经济伙伴,中国保持着全球第一大经济体的地位,而北美和亚洲国家正在加强其作用。非洲是一个有前景的方向,需要战略关注。

, , , ,

全球养猪业动态:1990年代至2020年代的挑战、危机与转型

在过去的三十年里,养猪业一直是全球农业生产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它在为人口提供动物蛋白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塑造了亚洲和欧洲的出口流,同时对全球流行病学风险保持敏感。Experts Club的分析师研究了1990年至2023年间全球生猪存栏量的变化。

“养猪业是一个经济与生物风险紧密交织的行业。在稳定的情况下,它非常赚钱,但一旦兽医或物流链出现任何问题,它就会立即受到影响,”经济学博士、信息分析中心 Experts Club 创始人马克西姆·乌拉金指出。

20世纪90年代初,全球生猪总数稳步增长,尤其是中国,已成为最大的猪肉生产国和消费国。大规模工业化生产、城市化以及亚太地区对肉类的高需求推动了产能的扩张。到2010年代中期,该行业达到了顶峰:某些年份,全球生猪数量超过10亿头。这种动态反映了中国、越南、巴西、美国、德国和西班牙等国该行业的成功商业化。

然而,2018 年后,全球养猪业面临了近几十年来最大的挑战之一——非洲猪瘟(ASF)大流行。这场始于中国的疫情蔓延到数十个国家,导致猪群数量大幅减少。仅在中国,据估计就有超过 1 亿头猪被扑杀。这导致全球市场肉类短缺、价格上涨、饲料供应链危机以及国际贸易的重新定位。

“在非洲猪瘟的打击下,中国开始积极改革养猪业结构,从小型农场转向大型生物安全综合体。这影响了全球市场,因为对安全和可控肉类的需求急剧增长,”乌拉金解释道。

欧洲则面临着环境立法和动物饲养要求日益严格的压力。在荷兰、丹麦和德国,该行业不仅因疾病而萎缩,还因减少甲烷和硝酸盐排放的政治决策而萎缩。北美的情况保持稳定,尽管受到关税战的影响,尤其是美国与中国的关系。

目前,全球养猪业已部分恢复,但仍处于调整阶段。中国正在逐步恢复生猪存栏量,但基于新的原则——严格控制生物安全、遗传学和创新投资。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国家正在投资替代蛋白质——培养肉、植物性猪肉替代品,这给传统行业带来了长期风险。

“猪肉行业的未来是生物技术、可持续管理和兽医可靠性的结合。无法适应变化者将失去市场,”马克西姆·乌拉金总结道。

猪肉市场情况的详细分析和全球趋势的可视化——在YouTube频道Experts Club的特别视频评论中。

, , , ,

乌克兰人对南美国家的态度——调查结果

Active Group与Experts Club合作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在南美国家中,乌克兰人对阿根廷的喜爱程度最高。根据2025年4月公布的数据显示,8.4%的受访者对该国持完全积极的态度,另有29.3%的受访者持基本积极的态度。因此,阿根廷在该地区拥有最高的积极评价比例——34.6%。

 


巴西以33.3%的正面评价(6.4%完全正面,26.9%基本正面)和23.9%的平衡度位居第二。智利表现出了相当克制的同情:4.3% 的受访者完全持积极态度,15.1% 基本持积极态度,净支持率为 13.3%。
秘鲁、玻利维亚和乌拉圭的净支持率在 10% 左右或略高。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尽管中立态度比例相当高(70.5%),但玻利维亚的这一比例仅为8.6%。
哥伦比亚的情况更糟糕,该国是该地区平衡度最低的国家,为-4.5%。18.1% 的受访者表达了主要为负面的看法,远高于 14.6% 的正面看法。委内瑞拉也出现了负平衡,为负 2.1%,这主要是由于政治动荡和媒体上的负面报道。
乌克兰人对南美洲大多数国家的看法基本中性。在巴拉圭、苏里南、圭亚那和乌拉圭,中性态度的比例在 71% 至 74% 之间。这表明乌克兰与这些国家之间情感联系较弱,这些国家在乌克兰的信息领域中的存在感不足。
「拉丁美洲国家大多未引起乌克兰的积极关注,这既带来了挑战,也带来了机遇。在中立程度较高的国家,存在开展外交、文化交流和塑造积极形象的空间,」经济学博士、Experts Club 创始人马克西姆·乌拉金评论道。

 

, , , ,

乌克兰人对东亚和大洋洲国家的态度:日本和澳大利亚最受欢迎,中国最不受欢迎

根据Active Group与Experts Club于2025年4月联合发布的最新社会调查数据,乌克兰人对南亚、东亚和大洋洲国家的看法存在显著差异。日本、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受到青睐,而中国和一些东南亚国家则表现为负面或中性。


在该地区各国中,日本获得了最高好评——62.4% 的乌克兰人对其持积极态度,其中 26.9% 完全积极,39.1% 基本积极。其次是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净评价均为 60.7%。在澳大利亚,23% 的受访者选择了完全积极的选项,在新西兰,这一比例相同,而两国超过 40% 的受访者给予「基本积极」的评价。
韩国15.1%的完全积极评价和34.6%的总体积极评价,净平衡为35.7%,虽然低于领先者,但仍然相当不错。泰国(36.4%的正面评价)和新加坡(33.8%)也凭借与旅游和经济发展相关的稳定形象,保持了相对较高的排名。
相反,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越南、柬埔寨、老挝和缅甸等国以中性评价为主,超过 60%,这表明人们对这些国家了解有限或信息真空。所有这些国家的正面评价均未超过 10%。
尽管经济实力强大,但中国在乌克兰人眼中是该地区形象最差的国家之一:15.9%的人表示总体印象良好,但35.5%的人对中国的评价中性,负面评价为-23.2%。这反映了在 geopolitical 事件和信息背景下形成的某种不信任。
“特别有趣的是,即使是乌克兰重要的经济伙伴,如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在乌克兰人的支持率也很低。这表明,乌克兰社会将道义支持置于实际贸易之上,不承认「中立」,除非伴有人道主义姿态,”经济学博士、Experts Club 创始人马克西姆·乌拉金评论道。
因此,调查结果表明,该地区各国,特别是东南亚国家,通过文化外交、旅游营销和经济合作,在改善乌克兰对其的印象方面具有巨大潜力。

 

, , , ,

乌克兰人对中亚和高加索地区的态度:中立占主导,格鲁吉亚领先

2025年4月,Active Group公司与分析中心Experts Club和平台SunFlower Sociology联合进行了关于乌克兰公民对中亚和高加索地区国家的态度调查。结果显示,对该地区持中立或温和积极态度的人占多数,格鲁吉亚和哈萨克斯坦是明显领先的国家。

格鲁吉亚获得了最高比例的正面评价:16.8% 的乌克兰人表示完全正面,另有 37.0% 表示基本正面。合计起来,正面评价比例达到 40%。哈萨克斯坦的受欢迎程度与格鲁吉亚相似:11.6%完全正面,34.2%基本正面,净正面比例为41.9%。阿塞拜疆以42.4%的总正面比例位居第三,但中性评价占45.4%,明显占优势。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亚国家。在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中立回答占主导地位:分别为 63.4%、64.3%、66.4% 和 61.3%。这些国家的支持率均低于12%,土库曼斯坦的支持率甚至为零(-0.2%),这主要是由于民众对乌克兰了解不够。

相反,8.4%的受访者完全支持亚美尼亚,29.9%的受访者基本支持亚美尼亚,支持率达到35.5%,位居第四。

“尽管有着共同的苏联遗产,但乌克兰社会大多以谨慎或冷漠的眼光看待中亚国家。与此同时,格鲁吉亚和哈萨克斯坦的例子表明,密切的国家间联系和积极的信息传播可以对公众舆论产生重大影响,”经济学博士、Experts Club 创始人马克西姆·乌拉金评论道。

因此,研究结论表明:在具有与乌克兰合作潜力的地区,关键因素不仅是历史记忆,还有当代外交和文化活动。

 

, , , ,